2008年5月9日星期五

「育己樹人」


天收到一本從外地寄來的教育研討會文集,文集的封面上寫著四個大字「育己樹人」。看見這四個字,又令我不禁想起,上星期跟幾位中小學老師,在一個網上教師頻道裡所談及的校園經歷。




那天晚上,我們主要希望探討的議題,就是討論一下當小學六年級生升到中學一年級時,他們在行為,以及學習上的變化。探討這個問題的背後動機,是因為我們一致認為學生們在這兩個階段的變化尤其厲害。

老師們都舉了很多例子,都發現學生在這個階段的確特別反叛,有時候甚至 連對 老師基本的禮貌,也遺忘得一乾二淨。有兩位老師任教的學校裡,校方就有以下的規定,女同學們必須把長長的頭髮束起來;還有,在中午用餐時,老師可以豁免輪候,直接超越那條長長的人龍去拿取午餐。雖然有些同學會明白,把頭髮束起來的用意是培養她們的服從性;而讓老師先取餐的規則,也是基於老師教務繁忙,用膳時間比較緊迫。但是,有不少學生都會反過來質問老師,為什麼你們又不把頭髮束起來?為什麼你們又不排隊?為什麼你們又...起初這位老師面對這種情況,都深感懊惱,不知所措。大部分的老師都會以一句「我們是老師嘛。」回應學生。學生當然會表現出一副不太滿意樣子;甚至更加覺得老師們不講道理。最後就是搬出,老師不是常常說要公平嗎?為什麼她們自己就有特權?

從這個片段看來,老師的回答是正常的。因為她們是老師,必需履行義務和權利。但相對於學生來說,老師怎樣向他們解釋,他們還是會覺得深深不憤。老師沒有做錯,只是同學們在這一刻,真的未能領會到學校的苦心,明白到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。若然勉強去責罰學生,往往得到反效果,令學生們更加反叛。究竟當老師的,又可以怎麼辦呢?

經過了一段時間後, 那位 老師再跟我分享這件事情時,她說:「我會把頭髮束起來,或者改變一下我的造型,把我長長的頭髮都剪短吧!」而另一位就說:「我會盡量早一點到飯堂用餐,這樣到下課的時候,同學們就不用輪候那麼久才可以用餐了。」從她的言語當中,我感受到老師們的說話,並不是出於悔氣;也不只是單單順應學生的要求,而作出盲目的改變。她們都異口同聲的表示,改變是希望能夠在學生群體中,樹立一個更好的榜樣,幫助學生們成長。

原來當老師,已再不單單是「教書育人」。建立良好的榜樣和倫理價值觀,亦是當老師的重要任務。筆者與大家分享這些校園片段,當然不是要求老師們,對於每樣事情都做到盡如人意。但是,學習怎樣當一個適 時的 老師,不斷學習,更新而變化,在學生群體中樹立形象,遠比多講幾句教訓,還來得有建設性。怎樣才可以做到「育已樹人」?確實是現今世代的老師,需要慢慢領悟的功課。

沒有留言: